新学期开始,本该是孩子满怀期待重返校园的时候金牛网,但有些孩子却表现出抗拒、焦虑,甚至直接拒绝上学。
家长苦口婆心劝说,孩子却越来越抵触,最终演变成“休学躺平”、“沉迷手机”的恶性循环。
很多家长以为,孩子厌学是因为“懒”“不努力”,但事实上,大多数孩子并非不想学,而是“没信心”——他们可能经历了:
长期学业挫败(成绩下滑、被老师批评) 社交压力(同学关系紧张、被孤立) 家庭高期待(父母过度施压,让孩子觉得“学不好就是失败”) 自我否定(“我怎么学都没用,干脆放弃”)当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,强行逼他们返校只会适得其反。
真正的复学第一步,不是“送回学校”,而是帮孩子找回“我能行”的信念。
一、孩子为什么对学习失去信心?展开剩余86%1.“习得性无助”:长期挫败后的心理放弃
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“习得性无助”——当一个人反复经历失败,并且觉得无法改变时,就会彻底放弃努力。
很多厌学的孩子都经历过:
• 努力了,但成绩没起色
• 被老师当众批评,感到羞辱
• 父母总说“别人都能学好,你为什么不行?”
久而久之,孩子的大脑形成一种信念:“我再怎么努力都没用,不如躺平。”
鱼和海教育指导案例:一位高一男生因数学成绩差,被老师多次点名批评,后来一上数学课就胃痛、头晕,最终休学在家。
家长以为他是“装病”,但心理咨询发现,他其实陷入了“学习=痛苦”的条件反射。
2. 社交压力:学校成了“危险环境”
有些孩子抗拒返校,不是因为学习本身,而是因为:
• 和同学关系紧张(被排挤、霸凌)
• 害怕面对老师的严厉态度金牛网
• 觉得自己“不合群”,无法融入
对他们来说,学校不是“学习的地方”,而是让自己感受到压力的地方。
3. 家庭高期待:学不好=让父母失望
许多家长会无意中给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:
• “你必须考上重点大学,否则这辈子就完了。”
• “我们为你付出这么多,你怎么能不考出好成绩?”
孩子感受到的不是鼓励,而是“我必须成功,否则就是罪人”的沉重压力。
一旦成绩下滑,他们会陷入强烈的自我否定,甚至用“彻底放弃”来逃避这种痛苦。
二、如何一步步重建孩子的学习信心?阶段1:停止施压,先修复亲子关系
当孩子已经厌学,讲道理、批评、威胁都只会让情况更糟。
这时,家长最需要做的是:
✅ 接纳孩子的情绪
• 不说:“你必须上学!”
• 改为:“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累,我们可以慢慢来。”
✅ 减少学习话题,先重建信任
• 暂时不谈成绩、作业,多聊孩子感兴趣的事(游戏、动漫、运动等)。
• 让孩子感受到:“父母关心的是我,而不是我的分数。”
鱼和海教育发现:很多孩子拒绝沟通,是因为他们觉得“说了也没用金牛网,父母只会批评我”。
只有当孩子感到被理解和尊重,才愿意打开心扉。
阶段2:从小目标开始,积累“成功体验”
信心的重建不是靠“突然变好”,而是靠“一次次小的成功”累积起来的。
✅ 设定“最小可行目标”
比如:
• 今天只看10分钟课本
• 明天做1道简单数学题
• 后天和同学微信聊几句
目标要小到孩子觉得“这太简单了,不可能失败”。
✅ 及时肯定进步
• 不说:“才做这么点,远远不够!”
• 改为:“你做到了!比昨天进步了!”
心理学原理:大脑会对成功经历产生愉悦感,当孩子反复体验“我能做到”,信心会逐渐增强。
阶段3:逐步接触学习环境,降低焦虑
直接让孩子返校可能引发强烈抗拒,更好的方式是“渐进式暴露”。
✅ 先远程参与
• 让孩子通过网课、录音等方式“旁听”课程,减少面对面压力。
✅ 短时间试返校
• 第一天只去学校1小时
• 第二天延长到2小时
• 逐步适应全天
✅ 提前和老师沟通
• 请老师暂时减少提问、批评,给孩子一个“低压力过渡期”。
阶段4:找到学习之外的成就感
学习不是信心的唯一来源,孩子需要在其他领域体验“我能行”。
✅ 发展兴趣特长(绘画、编程、运动等)
✅ 承担简单家庭责任(如做饭、照顾宠物)
✅ 参与社交活动(线下兴趣小组、志愿者活动)
当孩子发现自己“在其他方面也很棒”,会对整体自我价值感产生积极影响,进而更容易面对学习挑战。
三、为什么家长自己调整很难成功?很多父母尝试过鼓励、讲道理,甚至请家教补课,但孩子依然抗拒学习。
常见误区包括:
❌ 急于求成:希望孩子“立刻回到从前”,忽视心理恢复需要时间。
❌ 过度关注成绩:让孩子觉得“父母只在乎分数,不在乎我”。
❌ 家庭内部不一致:一个家长宽容,另一个严厉,让孩子无所适从。
四、复学不是终点,而是孩子重新成长的起点孩子失去学习信心,就像一棵缺水的树苗,硬拽不会让它长高,只有耐心灌溉才能焕发生机。
在鱼和海教育指导的家庭中,那些成功复学的孩子,往往不仅回到了学校,还变得更坚韧、更懂得管理情绪。
因为真正的复学,不是“逼回去”,而是让孩子自己找回“我想学”的动力。
我们相信,每一个孩子都有重新闪耀的可能金牛网,而鱼和海教育,愿做点亮他们光芒的那束光。
发布于:河南省股指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